自2017年伊始到如今进入尾声,“环保风暴”的硝烟还未停歇,而新一波的环保税法亦是来势汹汹。
最近接到不少江浙一带纺织企业的吐槽:
“我只是个卖布料的,不辛苦,不卖布,用什么来生存”
“现在服装厂等着我们供货,下的订单根本不能完成啊”
“我们从年前就已经不再接受新订单了,如果一味接受新订单,交期又赶不上,出不了货,最终影响的是自己”
……
12月份,环保之风愈演愈烈,纺织业倒闭潮的消息甚嚣尘上,或将导致几千万人提前回家过年。
环保“猛如虎”,工厂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
中国的制造业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整体的产业廉价而获得的订单,这么一整改,纺织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今年的确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,可以说很多企业都是生死一线。
一家面料厂老板说道,“纺织业属于低门槛,高风险的行业。门槛可以低到不用投钱靠炒货都能赚,风险高到‘李宁’一年可以赔20几个亿!”
运动袜厂商表示目前由于环保的关系,染厂都关门了,成本也相应上涨,需要增加供应商或者提前囤积货品,不然很难接单。
经过半年多的环保严查,有不少企业在倒闭或徘徊在生死边缘,也有企业却在建新厂,扩大产能;不少工厂由于环保问题近来相继关停,部分订单转移到环保设施合格的大厂受理。
“托环保的福,目前我们公司已经接了不少订单了,工厂业绩蒸蒸日上。”泉州一工厂负责人表示。
业内人士认为,目前企业两级分化逐渐变的严重,行业洗牌已初现端倪。2018年,去“小、散、乱”厂的力度不会减小,将有大批小工厂退出市场竞争,价格上涨也将是长期趋势。
行业洗牌之初: 企业移战东南亚,这可能不是“出路”
许多企业认为东南亚人工成本比较低,再加上可以转嫁环保带来的威胁,这个想法其实是个误区。
“虽然东南亚人工成本比较低,但是东南亚的工人不好管理,工艺水平有限,无法承接高端订单。”杭州维航进出口有限公司负责人jasmine表示。
她提到之前合作很融洽的面辅料厂,因为环保问题现在关停,自己宁愿不接单也不会去其他地区找合作工厂,因为效果不一样,不选择转移到东南亚也是同样的原因。
目前在东南亚设厂的企业,并不是将国内的产业转移到东南亚,而是扩大产能。他们现在最担心的问题并不是人工成本的增加,而是新一代的年轻人不愿意从事工人的职业。
众所周知,纺织行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,70%的流程还需要人工来完成,但是他们希望通过未来的转型升级,可以让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的比例增大,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实现员工收入的增加。
大企业升级应对成本隐患, 中小企业降低“离场”数量
一边是大型企业用转型升级来应对各种成本的上升,一边却是中小企业被迫选择“离场”。
大企业“财大气粗”,还能支撑的住自己的转型升级,那么中小企业如何才能降低“离场”数量呢?再加上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》(以下简称《环保税法》)将在201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。
这意味着,再过1个月,运行38年的排污费制度将成为历史。根据中央财经大学估计,环保税开征后,预计每年环保税征收规模可达500亿元。说明老板不仅要为亏损的工厂掏腰包,还有为着500亿的税收做贡献!
这样的前提下, 中小企业更是危机重重
目前纺织业已经成为环保的“重灾区”,不管是印染企业,还是印染集群地,都应加大环保的力度和速度,但是环保问题不是一个企业、一个行业所能解决和实现的,因此必须要多方面联合,整合资源,集成发力。
事实上,印染行业在技术、设备、管理等方面还有很多潜力可挖,特别是在加快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方面。如提高针织产品比例,则会有利于整体能耗降低。
案例
积极转型的成功企业案例
兰天织造是平望一家规模较大的纺织企业。减喷行动一开始,就主动自封喷水织机154台。公司老总陈玉平一语道出原因,“一来是支持政府工作,二来企业本身就在进行技改。”陈玉平表示,三四年前公司就开始逐步淘汰落后产能,引进先进设备,在提高产能的同时,也为环保作出了贡献。
位于梅堰联合村的豪辉纺织,最多的时候拥有喷水织机300多台。在发展过程中,大半喷水织机被淘汰,剩余部分也与梅堰污水处理站接管,解决了环保问题。近年来,豪辉纺织将发展的重心转移到纬编行业,上了纬编大圆机400多台、经编机50多台,转型升级之下,企业前景非常看好。豪辉纺织董事长洪国敏说:“一台经编纬编机器的产量,可以抵上至少五台喷水织机的产量,收益自然是明显的。比较而言,经编纬编面料品质比喷水面料好很多,今后还可以做弹力面料。”
小编有话
临近年末,环保督察却再次“排山倒海”而来,形式严峻。虽然环保整治或许伴随痛苦抉择甚至壮士断腕,但也绝非一关了之。凤凰涅槃,浴火重生,用环保倒逼传统企业升级转型,借助科技促使企业转换发展动力、转变发展方式,迈向产业中高端,或能实现更高质量更高层次的绿色发展。
来源:布工厂